湖南之窗

毛新球:湘潭市三中,岁月深处的回响

湖湘源 2025/09/17关注微信 APP下载

湖南之窗讯 岁月深处的回响

毛新球

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。湘潭市三中七十周年校庆的钟声日渐临近,十月三日的校庆日,仿佛正带着岁月的温度向我们走来。此刻,记忆的潮水再也按捺不住,轰然漫过心堤,将我们瞬间拉回那个藏着青春与清贫的年代。

1974年的三中,静卧在菊花塘公园后面的树林里,像被时光轻轻拥住的一方净土,如陶渊明笔下“采菊东篱下”的静谧一隅,默默盛着我们懵懂的梦想,也见证着一代代学子从青涩走向成熟,从校园奔向各自的人生天地。

微信图片_2025-09-17_160341_732.jpg

资料图(来源:“湘潭市第三中学”微信公众号)

那个年代的校园,操场是在黄土上推出来的。风一吹,尘土便追着人跑,钻进衣领、落在发梢;雨一淋,满地泥泞就裹住鞋底,每一步都踩得沉甸甸的。操场上立着八个水泥篮球架,篮筐光秃秃地悬着,没有球网轻拂,地面也寻不到规整的标线——正规的篮球比赛自然成了奢望。可即便如此,这里仍是我们课余的欢乐天地:有追逐打闹时的肆意狂奔,有投篮落空时的懊恼咋舌,有同伴配合得分时的击掌欢呼,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与蓬勃的青春活力在这里交织回荡。只是跑着跑着,总看得见同学袖口磨出的毛边,或是球衣上补丁摞着补丁的印记——那时的清贫,连奔跑的姿态里都藏着细碎的痕迹。

校园里的教学大楼,说新不新,说旧不旧,却藏着最难忘的琅琅读书声。我们在一楼中间的教室开启求知之路,跟着老师读《为人民服务》,字句里满是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滚烫信念;读《荷塘月色》,仿佛能看见“月光如流水一般,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”的朦胧景致;读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,抗美援朝的故事让我们攥紧拳头,热血在胸中沸腾如潮。我们在“三角”“几何”里绕着难题打转,不言放弃;在“哲学”“政治经济学”里摸索世间道理;在“之乎者也”中感受古文韵味;在ABCD里触碰异域风情。知识一点点装进脑子里,可午后的课堂总熬不过袭人的困意,更抵不过肚子里的咕噜声——每当这时,总有人的目光悄悄飘向窗外,食堂的烟囱正袅袅地冒着烟,那烟缕里飘着最牵动人心的期待。

食堂的窗口是木质格子的,一块褪色的黑板挂在上方,白粉笔写的每日菜价早已刻进我们心里。4分钱的热豆腐汤清得能照见人影,只飘着几星葱花;4分钱的腌菜汤咸得呛人,非得就着饭才能咽下去;7分钱的蛋汤,蛋花薄得像一层纱。1角2分钱的粉皮炖肉算是“硬菜”,肉星子要仔细找,反倒是粉皮吸满了油香,拌着米饭能吃下一大碗,那滋味至今难忘。1角8分钱的青椒炒肉是每周的念想,只有家境稍好的同学偶尔买一份,那股辣气裹着的肉香飘过来,周围人的目光都会跟着转半圈,满是羡慕。最难忘的“高档菜”是2角2分钱一份的香肠,那是我们班沈同学的最爱,如今他定居德国,在中德两国都有自己的公司,运转兴旺。不知他是否还记得母校食堂里香肠的味道?是否还能想起当年与同窗分食的简单快乐?

比饭菜更暖的,是那些站在讲台上的老师。他们是明灯,照亮我们前行的路;是春雨,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;是阶梯,托举我们攀登知识的高峰。班主任罗丽华兼教数学,她总能把复杂的定理讲得透彻明白,耐心带我们走进“三角”、理解“几何”,更指引我们在做人做事的路上行稳致远;语文老师马季壮、刘仁安,领着我们在文字里遨游,让我们读懂《荷塘月色》的美、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的敬;化学老师陈阳波,让奇妙的试管在课堂上“开”出化学之花;政治老师宾敬、郭先晋,教我们辨是非、立信念、明方向;英语老师张益平,为我们打开了看世界的另一扇窗;物理邓老师的课,让我们对“为什么”充满好奇;体育赖老师看着我们这些瘦瘦的孩子,总在跑步时多喊几句“加把劲”——她比谁都清楚,我们缺的不只是锻炼,还有能长力气的口粮。后来文理分科,历史老师带我们穿梭古今,览尽“大江东去”的豪迈与“小桥流水”的婉约;地理老师把世界的轮廓画在黑板上,让我们感受祖国万里山河的壮阔。他们的声音、他们的眼神、他们的鼓励,像一盏盏灯,照着我们从校园走向更远的地方,成了这辈子都忘不掉的暖。

微信图片_2025-09-17_160346_397.jpg

资料图(来源:“湘潭市第三中学”微信公众号)

从1955年到如今,湘潭市三中走过了七十年。这七十年,有“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”的探索艰辛,有“千磨万击还坚劲”的跋涉坚韧,有“长风破浪会有时”的奋进步伐,更有“桃李满天下”的芬芳喜悦。它像一棵大树,扎根土地深处,枝叶伸向四方,培育出无数栋梁之材,散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。曾经,我们以三中为荣——在黄土操场奔跑,在简陋教室读书,在清贫日子里互相取暖、共借半块橡皮,把知识嚼碎了咽进心里,也把青春的笑与泪留在了这里;如今,母校以我们为傲——我们带着从这里学到的踏实与勇敢,在风雨里闯,在岁月里拼,砥砺前行,终于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光彩。

七十周年校庆,是我们和母校的约定。让我们一起站在母校的阳光下,说说当年毕业时迈出的第一步,聊聊这些年走过来的不容易,再讲讲怎么把日子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。然后大声告诉母校:我们回来了!不管走了多远,我们永远以你为荣,为你欢呼!

作者简介

毛新球,湘潭市公安局退休警察,湘潭市作协会员,在《湘潭日报》等媒体发表散文多篇。

展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