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之窗

从军营硬汉到教育行家 ——记株洲攸县工业路小学书记校长罗志荣

 2025/09/08关注微信 APP下载

湖南之窗讯(通讯员 武开龙 刘和云)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。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,也是罗志荣书记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。罗志荣——男,1976年出生,中共党员,高级教师,现任株洲市攸县工业路小学书记校长。

初出茅庐——怀军人的气质披荆斩棘

谁曾想,这位在学生眼中的自家伯伯,在老师眼中的自家大哥原本是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。1994年12月,十八岁的罗志荣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到海南军区服役,部队的练兵场上,罗志荣挥汗如雨、苦练本领;集体生活中,罗志荣勤劳俭朴、乐于助人。三年的军旅生涯,不仅让罗志荣获得了“嘉奖”及“优秀士兵”荣誉称号,也锻造了他坚韧不拔、勇于担当、是非分明、正直乐观的品质。

1998年,罗志荣退伍回乡,当其他人都争相往公检法部门挤的时候,他却请求分配到教育系统,做一名普通的老师。这无异于一声惊雷,炸得大家目瞪口呆。此刻,只有罗志荣自己知道:做一名教师是自己从小的梦想,跨进校园的那一刻就是自己实现梦想的开始。

初次走上讲台,看似简单的备课、上课、批改作业,对罗志荣来说却是那么陌生;看似平常的学生矛盾、班级管理、活动组织,却是那么棘手。可罗志荣坚信:一双握抢的手一定可以握好笔;一颗滚烫的心一定可以温暖校园!在攸县桃水镇竹塘小学,有一盏灯熄得最后,那是罗志荣在查阅资料、认真备课;在攸县网岭镇槐塘小学,有一个挺拔的身影蹲在操场上,那是罗志荣为孩子系鞋带、擦汗水;在网岭镇中学的晨光中,嘹亮的口号伴随着整齐的步伐,气势如虹,那是罗志荣带着孩子们晨练……

体育教学、语文教学、信息技术教学、班主任、政教主任、办公室主任、校长等等,每一项工作罗志荣都全力以赴、尽职尽责。“给学生一瓢水,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。”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,罗志荣经常撰写论文、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,同时,于2000年自考取得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文凭,于2009年自考取得湖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专业本科文凭。所有的付出都会开花,所有的努力都会结果,罗志荣对教育的热情感动了他身边所有的人,2018年8月,罗志荣调入攸县工业路小学担任校长工作。

1.jpg

率先垂范——以真诚的关爱感动师生

攸县工业路小学有师生2500余人,辖区内还有三所村小,总校地处城乡结合部,周边环境复杂,学生来自各个乡镇,大多为留守儿童,学习的提高成绩是老大难问题,教师人心浮动,暑假要求调离的人数逐年增多。

杨绛先生说过,“‘好的教育’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,学习的自觉性,培养人的上进心,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。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,让他们潜移默化。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,言传不如身教。” 在行政会上,罗志荣组织大家学习,认真解读杨绛先生这段话的内涵。他知难而上,率先垂范,带领团队启动了变革之旅。

从此,罗志荣成了每天第一位到校的老师。阳光下的校门口,他意气风发,臂戴袖章,以笑脸迎接师生的到来;风雨中,他精神抖擞,手举雨伞,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温馨。几天后,老师和学生迟到的毛病就彻底根治了。有个孩子在和家长聊天时自豪地说:“我们的校长天天在校门口迎接我们,我特别喜欢校长的微笑,我不能迟到,更不能没有礼貌。”

闲暇时,罗志荣经常深入教师办公室,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、家庭情况以及教育教学中的困惑,及时帮助老师解决生活和教学中的困难。代课教师肖老师突发疾病,本就贫困的家庭如雪上加霜,罗志荣第一时间带头发动全校师生捐款达几万元;陈老师的孩子患了白血病,多次病危入院,家人心力憔悴,罗志荣再次行动,助陈老师一家走出困境,他捐了4000元;学生田某发生车祸,得知学生家境困窘罗志荣又带领全校师生募捐助力6万余元并奔赴长沙把爱心送到医院看望,为孩子加油鼓劲……

有一年临近期末,大家看着罗志荣时不时脸色苍白、精神憔悴,纷纷担心他的身体出了状况,劝他去看医生。可他班照上、事照做,全然不管不顾。终于,在放假的第二天传来了消息——他患了严重的肾积水,躺在手术台上,医生骂他不要命了,如果再晚去一天半天,也许就“完了”。这一次,学校的老师也对他开“骂”,“骂”他太不懂得爱护自己,“骂”他只记得工作,“没有”把全体师生对他的爱记在心上。

在教师大会上,罗志荣承诺:我来到工业路小学不是当校长的,是来为师生们服务的,师生在学校有什么问题都是我的责任。罗志荣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,几年的努力,在制度、纪律、活动的加持下,罗志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师生,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,打造了一支和谐有力的行政队伍和教师队伍,营造了一方轻松愉悦的育人环境。

2.jpg

敢于破冰——用发展的眼光建设校园

想当初,校园外到处是垃圾、校门口小摊小贩成片,当地村民干扰学校正常工作,更有那烧烤摊烟雾缭绕、尘土飞扬,卫生状况堪忧,尤其是摊位影响校车出入,隐患很大。这些都是办校以来留下的祸患,根深蒂固,有的甚至放言:天王老子来了也不理,谁要端他们的灶,就要谁的命。罗志荣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他带领师生及家长开展了一周的情况调研,深思熟虑之后,罗志荣毅然决定拔掉这颗毒牙。

走访周边住户、请示上级职能部门、印发告家长书、劝告摊主、强化值日师生要求……几番回合,终于,这块牛皮癣治好了,陈年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。当干净整洁的校门口呈现在大家面前,当摆放有序的校车安静地停靠在棚子里,所有的师生和家长都伸出了大拇指。2019年,攸县工业路小学的“垃圾不落地”行动在株洲市电视台和攸县电视台播放推广。学校成为“国培计划”(2018)—“送教下乡”项目示范教学(小学语文)现场、株洲市教科院教学视导活动现场,以及攸县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活动现场。

粉刷教室墙壁、更换桌椅、更换围栏门窗、整改水电线路……每年的暑假寒假,罗志荣都要以校为家,组织相关人员询价议价、督促监管。这些琐碎繁杂的工作对于罗志荣来说,似乎乐此不疲。2025年下期开学了,校园里黑亮的柏油地面配上雪白的泊车位线条,让师生和家长再一次发出赞叹。这可是罗志荣经过多次报告,多次请求,多次邀来上级领导现场办公的收获,行走在美丽的校园里,罗志荣笑了,他说:“这就是我梦中校园该有的样子。”是的,校园美了,我们的罗书记、罗校长却黑了、瘦了。

3.jpg

创新管理———用先进的理念激发潜能

“教育是有温度、有高度、有亮度的伟大事业。”这是罗志荣长久以来奉行的一句话。他常常问自己,“校长职责是什么?我能做点什么?”他心中的答案是——培养学生,成就教师。

罗志荣知道,一所好的学校离不开一群有职业理想、有扎实学识、有奋斗精神的教师队伍。教师成长既需要价值引领,又需要锻炼实践,更需要自我内驱力。他常常提醒教师,要将日常工作中的好方法、好经验,认真做出来、大胆讲出来、坚持写出来,好的教学经验、教学反思只在心中,无异于海市蜃楼、空中楼阁,很难起到实际作用。担任校长期间,罗志荣多次开展“大练基本功,提升专业素养”专项活动,带领老师们练习钢笔字、粉笔字,积极撰写学习笔记,并带头深入课堂研究教学,引领教师成长。在罗志荣的努力下,不少教师快速成为市级、县级名师,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。

“培训是最好的福利。”学校每期都会派出大批教师外出跟岗进修学习。罗志荣还鼓励教师以德施教、以德育德,在一线教学摸索中做懂理论的实践者、会实践的理论者,在学习中升华,在实践中提炼,在交流中扩展,持续提升自身理论高度与工作高度。罗志荣在“国培”中多次获“优秀班干部”、“优秀学员”,两次在省骨干校长培训中被推荐作学校管理经验介绍典型发言。

除此以外,学校每年在评优评先、绩效工资、干部任用、职称评审、岗位设置上,他都坚持公平、公开、公正的原则,按规程办事,阳光操作,积极发挥职代会作用,做好上传下达作用,重大事项及时公示,做到了平稳、安定。

4.jpg

砥砺前行——以丰硕的成果照亮前程

功夫不负有心人,付出就有回报。2019年,罗志荣获市优秀指导老师;2019年,他亲自主持的创新项目获市“十大改革创新项目”提名奖;2020年,他参加集体备课大赛获省一等奖;2023年,罗志荣撰写的典型案例《打造网络联校  实现资源共享》获省叁等奖等;2023年,被株洲市认定为株洲市高层次人才。2025年,被评为“县业绩突出教育工作者”;参与学校课题《网络联校推动农村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》,已结题并获省“良好”等级;撰写的《网络联校推动学科建设探索》一文被知网收录,并在《小学科学》杂志上发表;撰写的《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教学管理的实践探索》一文被万方数据库收录,并在《新教育时代》杂志上发表;被株洲市教育局聘请为株洲市首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“种子团队核心成员”。

在罗志荣的带领下,工业路小学的发展有目共睹: 2018年以来,学校先后获得“全国3D创新教育示范学校”、“株洲市十佳少先队大队”、“株洲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研究团队”、“株洲市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标杆校”、“株洲市文明校园”、株洲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比赛活动“优秀组织奖”、攸县教育质量奖一类学校、“攸县中小学青少年科技节小学团体一等奖”、“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”、“书香校园”、“攸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第一名”、“攸县中小学文艺调演优胜奖”、“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单位”攸县小学生乒乓球赛“男子团体第七名”、攸县中小学德育工作“先进单位”、“健坤杯小学生篮球赛季军”攸县中小学青少年科技节创新与实践能力大赛活动“展板一等奖”等等。特别是攸县中小学青少年科技节连续7年获县小学组一等奖,“经典诵读”连续4年获县一等奖;教师赛课活动基本上都获得一等奖,以前教师赛课活动是学校的短板,与县一等奖无缘,教师对赛课失去了信心,甚至自卑,现在老师们觉得赛课不拿一等奖是给学校抹黑……

罗志荣——一位从军营走出的硬汉,凭借非凡的毅力,将自己打造成教育行家,成为校园里那面高高飘扬的旗帜。他说,他要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,守望着自己的理想,守望着那个甜美的梦!

 

【作者简介】

武开龙:70后、男、中共党员、高级教师。系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、株洲市作家协会会员、攸县作家协会副主席。爱阅读,爱写作,文字散见于各级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。

刘和云,男,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,株洲市作家协会、攸县黄丰桥镇文联主席,攸县作家协会会员。攸县历史文化研究会黄丰桥分会会长,世界汉诗协会会员。历年来,在县、市、省、国家级刊物和媒体发表小说、报告文学、散文、通讯达 300多篇,其中:80 年代在《湖南日报》《湘江文艺》刊登散文《聚龙仙游记》,短篇小说《水》《未关门的小店》。近年来,在《人民日报》发表品质新闻《攸县黄丰桥镇:从7个小时到7分钟,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》,在株洲市《文艺窗》发表短篇小说《顾书记》,报告文学《扎根黄土地,报效桑梓情》被评为优秀文学奖,与武开龙先生合创的《携手创业显英豪——湖南省龙昊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走笔》获报告文学一等奖,《心中的航标》获《现代作家》一等奖。

展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