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之窗

湖南省开发区新任管理者赋能培训心得体会

醴陵经济开发区 2025/08/04关注微信 APP下载

醴陵经济开发区  胡 飞

非常荣幸参加湖南省开发区新任管理者赋能培训班,体会颇多、感触颇深:一是如沐“及时雨”,赋能蓄势强担当。在严格落实省委、省政府《关于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文件精神,在经开区精简机构、优化人员、强化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职能的关键节点,协会组织此次新任管理者培训,恰逢其时。作为经开区新岗位报到仅两天的“新兵”,深感坐不住的紧迫感、等不起的责任感、慢不得的危机感。此次培训内容精准对接需求,如同久旱逢甘霖,来得及时、解渴、实用,极大提振了履职信心。二是高悬“指明灯”,拨云见日解困惑。本次培训班规格高、规模大、管理严。朝龙书记的动员讲话高屋建瓴,炳煌处长、征驰教授、国良专家等精彩授课鞭辟入里,优秀学员的经验分享真诚务实。协会精心组织,聚焦园区发展痛点难点,内容设置系统前瞻,学习环节紧凑高效。专家领导们的真知灼见,如同明灯照亮前路,加速了我们熟悉经开区工作的进程,廓清了发展思路上的迷雾。三是吹响“冲锋号”,凝心聚力再出发。为期两天“开班仪式+专家授课+分组研讨+结业仪式”的实战化培训,“干货”满满,既是一次思想洗礼,深化了认识;也是一次“头脑风暴”,碰撞了智慧;更是一次实干动员,激发了动能。培训为新任管理者加满了油、鼓足了劲,让我们更有信心、更有底气、更有勇气迎接新岗位挑战,全力服务经开区高质量发展。

1.png

培训学习有归期,知行合一无穷期。学习的价值在于转化运用。作为经开区新任干部,我将始终把忠诚刻在心上,把担当扛在肩上,把落实抓在手上,在学以致用的实践中锤炼提升。结合培训收获与醴陵经开区实际,个人认为,服务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,需聚焦以下关键点:

一、信心筑基:
把握优势,抢抓发展先机

面对新形势新挑战,须在比较优势中坚定发展信心。醴陵经开区是省级开发区(2003年获批),坐拥“长株潭一体化”与“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”两大国家战略交汇优势。产业特色鲜明。是省内唯一以陶瓷为主导产业的园区(占比50%),陶瓷产业集群获评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、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园区定位精准。确立“一主(非金属矿物制品业)一特(通用设备制造业)”格局,制造业占技工贸总收入超80%。区位优势明显,沪昆、岳汝、醴娄等高速高铁网络发达,已顺畅融入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。绿色发展领先,连续三年获评省环保诚信园区,2024年获评省绿色园区。发展势头强劲。2024年技工贸总收入929.6亿元,连续四年获评省“五好”园区先进,跻身2024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第64位。我坚信,醴陵经开区有基础、有优势、有能力在今年突破千亿大关,并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,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
二、赛道深耕:
聚焦特色,做强产业集群

2024年11月,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,要发展壮大一批本地“生”、本地“养”、能赚钱、有就业的特色产业。本次培训中陈军巡视员也强调,在县域内,要打造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,以中小企业为主体,主导产业聚焦、优势特色突出,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。醴陵经开区的跨越式发展,核心在于精准选择符合自身禀赋的产业赛道。作为全省十大特色产业园区之一,是省先进陶瓷材料产业链重点基地。园区锚定“打造千亿产业园区,创建国家级经开区”目标,坚持“一主一特”定位,构建“一谷(中国陶瓷谷)一城(株醴新城)一园(东富工业园)”发展格局,巩固延伸陶瓷产业优势。目前,陶瓷产业有4000多个品种,1500多个国家专利,电瓷占世界市场约30%,日用瓷占11%,醴陵陶瓷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品名品方阵区域品牌。未来,要以赛道思维科学谋划“十五五”,加速传统陶瓷产业“转型升级”和未来产业“前瞻布局”,强化特色定位、集群发展、创新驱动和制度保障,构建差异化竞争力。

三、创新聚能:
驱动转型,激发内生动力

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,以思想“破冰”引领行动“突围”,构建协同发展理念,看准机遇果断行动,将时代红利转化为发展胜势。科技创新强引擎。强化创新驱动,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与科创平台,推动陶瓷、玻璃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与新技术应用,加快智能装备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。深化“政产学研”协同,促进园区、陶瓷学院、技师学校与高新企业常态化对接,推动产业链、创新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“四链”深度融合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。市场创新拓空间。针对日用瓷全球占比11%,但电商交易额仅12亿元的短板,充分发挥供应链与品牌优势(日用瓷、炻瓷受国际市场及年轻群体青睐),用好醴陵瓷电商产业园,打造集聚区与孵化基地,构建“研发—制造—交易—物流—展示—体验”电商全产业链生态。推动“跨境电商+产业带”“独立仓+海外仓”联动,开拓线上线下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,为集群产值创造新增长极。人才创新筑支撑。经开区高质量发展、企业培育壮大,关键在人,建设“五好”园区,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同样离不开人才“引育留用”的战略支撑。发挥醴陵陶瓷学院、技师学院、陶瓷烟花职校资源优势,多途径为园区企业输送技术、管理和专业人才。搭建人才共育平台,建立实习实训联合培养机制,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产业需求、提升职业技能,提高人才适配度。用好“柔性引才”机制,为经开区规划、运营、招商、平台建设等提供高端智力支持。

四、招商突破:
创新方式,注入澎湃动能

招商引资是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“第一引擎”。转观念破路径。面对区域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,突破靠优惠政策招商的思维定式,借鉴省商务厅26种招商方式,探索AI赋能招商全流程,坚持全员招商、产业链招商、产业生态招商,在区域竞争中突围制胜、赢得先机。强链条优生态。围绕先进陶瓷材料、玻璃等重点产业链,实施强链、补链、延链行动,推动传统产业强链、新兴产业拓链、未来产业建链。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,实现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。学方法创特色。学习望城“五等项目”(地、厂、钱、房、人)、昆山“一颗生豆到千亿咖啡产业链”、贵阳“抢抓机遇发展大数据产业”等成功经验,努力创新更多“无中生有、点石成金”的招商方法,实现项目数量与质量双提升,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
五、环境塑优:
打造品牌,厚植兴业沃土

营商环境是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、潜力、活力的“核心指标”,也是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。提升企服效能。践行“不让企业家等一分钟”“政府做好围墙外的事、企业做好围墙内的事”理念,完善帮(带)代办、企业问题交办机制,深入开展“四问”(问基本情况、问发展规划、问招商信息、问诉求意见)大走访,精准服务企业扩能升级。着力降本增效。以“心甘情愿、心急如焚”的服务态度,切实降低企业用地、用能、融资、物流及制度性交易成本。围绕产业链、企业需求,提供增值化、个性化、定制化服务,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品牌。强化权益保障。依法平等保护产权和企业家权益,强化生产性服务业供给,推动项目、资金、人才等要素向园区集聚,实现环境优化与企业发展良性循环,确保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。

展开全文